食用菌生产流程:
场地选择-------品种选择------原材准备-------拌料------装袋------灭菌------进出锅-------接种------培养菌丝-------出菇管理------采收分级------销售--------
一.场地选择: 1.应选择三通地-----水电路三通; 2.七荫三阳;3、远离污染源-----养殖场、垃圾场、污水囗等。
二、品种选择:食用菌品种很多有600多种,为此栽培者必须选择:1、市场需求的品种(诸如颜色、温型等);2、适应本地原材、气候的品种;3、抗逆抗杂力强的品种;4、生命力旺盛的品种。
三、原材料准备:无论何种原料尽量本地化,要求新鲜、干燥、无杂无霉;了解各种原材料的营养成分。原料最好筛过,以免刺破袋子。
四、拌料:拌料一定要均匀,配方要合理,注意碳源和氮源比。做菌种时,须氮源足,碳和氮比为20|:1;做菌包时,须碳源足,碳氮比为40:1。拌完料后,须在24小时装包。
五、装袋:拌完料后要及时装袋,装袋时应松紧一致,注意“四轻”-------轻拿、轻放、轻压、轻搬;整过生产过程一定要细心、小心、耐心,否则一个环节失误,全盘受损。
六、灭菌:一般分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两种方法,一般以常压为主;装袋后要及时灭菌,不能超过24小时,否则营养受损,影响产质量;灭菌时注意“两头攻中间吊” 即刚起火时,应在最短时间内使温度达到100度以上,然后保持100度10---20个小时,最后用猛火攻1---2个小时即可。灭菌一定要彻底,否则蒋前功尽弃。
七、进出锅:进锅时码堆时应有空隙,以便蒸汽流通,灭菌彻底;出锅时一定要“三心”,注意“四轻”。
八、接种:1、接种前消毒(接种室、接种工具及器械等全部要消毒);2、选择优质菌种(无老化、无幼龄、无杂无霉、菌丝生长旺盛的菌种);3、接种时一定要安静、少走动、不大声喧哗,接种量适宜,接种时要迅速但不能粗鲁,接种囗开囗时间不宜过长;接种后及时清理杂物消毒,搞好环境卫生;4、一般接种的菌种、菌包温度必须降到30度以下才能接种(特别是热天),但草菇等高温菇除外。
九、培养菌丝:接完种后要及时码堆发菌,码堆的高低视气温而定,气温高码堆低,反之高。培养菌丝时应注意光线不能太强,空气湿度宜在70%----75%,温度的变化及时翻堆,一般以24----27度最佳,在此温度环境下,3---5天菌丝开始萌发,萌发菌丝时,蒸腾量大,温度上升快,此时应经常观察调整,25天左右即可发满菌丝。
十、出菇管理:一般菌丝吃料以表皮最快,为此菌丝发满后还须让其继续发菌10多天,让其吃透心,营养充足,这时进行出菇最佳;出菇管理的场所必须先清理消毒,搞好环境卫生,然后才把菌包搬进出菇场所,最好批进批出。出菇时应注意空气湿度在80%-----90%,氧气充足,温度适宜,光线合理,科学管理,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。
十一、采收分级:菇体长到7-----8成熟时即可采收分级,采收后一定要把杂物清理干净,以免病虫害影响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,这样进行第2---3批管理,3批后可以进覆土,增加产量。
十二、销售:采收后及时分级,进行鲜销或干燥包装销售,尽量不要积压产品(除留深加工产品外)。
十三、病虫害防治:冬季病虫害比较少容易防止;春夏霉雨、高温季节病虫害较多,环境卫生一定要消毒好,而且要定期消毒、杀虫。